佛教用语。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五位法中的心法。梵文Astanvijnana的意译。指把人内在的心识分为八类:一眼识(Caksur)、二耳识(Srotra)、三鼻识(Ghrana)、四舌识(Jihva)、五身识(Kaa), 以上合称前五识。再加六意识(Manovijnana)、七末那识(Man-as, 意译“意”)、八阿赖耶识(Alayavijna-na,意译“藏识”),合称八识。前五识相当于感觉,以外界的色、声、香、味、触为对象;第六意识相当于综合感觉所形成的知觉、思维等,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源,其作用是经常把第八识当作人我的自我意识;第八阿赖耶识,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一切现象的"种子"。并归结为*三能变。一些大乘派别亦多沿用此说,但稍有变化。八识是指:(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八识的每一识均具见分(认识主体、认识心理)和相分(认识客体、认识对象)两部分。八识被认为每一众生具有,是使缘起五蕴得以存续并实现将世界幻变出来而再予认识的根本因或基本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