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院壁画,中国西藏地区佛教寺院及信仰藏传佛教地区的寺院壁画。西藏佛教的历史以公元9世纪朗达玛的禁佛为界,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寺院壁画因禁佛而几乎不存。如今所见主要是后弘期以后,以西藏中部、西藏西部发端,向甘肃、青海等周边地区传播的佛教寺院壁画,主要时间为11世纪至元明清时期。在西藏西部地区有佛教复兴初期的古格王国首府札布让的佛寺壁画,主要以托林寺和科迦寺为代表;西部石窟寺壁画,以东嘎、帕尔嘎尔布石窟寺壁画为代表;卫藏地区有札唐寺等。元代有后藏日喀则的夏鲁寺、明代的江孜白居寺以及西部古格王国遗址中时间跨度为13~16世纪的佛殿壁画。由于西藏译师仁钦桑波的招请和皇家的赞助,当时有大量外来画家于西藏作画。因此,早期西部地区的壁画具有鲜明的西北印度、克什米尔风格,而卫藏地区则兼有印度波罗艺术和中亚的风格。元代以后,壁画中汉、印影响兼而有之。藏传佛教寺院壁画中最重要的是古格王国时期所存留的寺院壁画,其中时间最早的是与大译师仁钦桑波有关的托林寺的壁画。托林寺属于11世纪的寺院,印度班智达阿底峡也曾驻锡于此。托林寺殿堂内的壁画,最早属于11世纪,经后代改绘,延续至15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