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乡村建设运动(village construction movement in republic of China),工学-人居环境科学. 城乡规划学-城乡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实践,1911年之后20多年期间,中国在农村地区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提高国民素质与生产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的活动。20世纪初有识之士在农村地区兴起的救国运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中期形成高潮,影响最大的是以晏阳初为代表的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和以梁漱溟为代表的在山东邹平实验的乡村“文化复兴”。当时参加这一运动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600多个,建立各种试验区1000多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近代以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受到工业化和的冲击,城乡平衡的发展关系和乡村地区稳定的社会结构被打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势力以开埠口岸为据点向中国倾销商品、垄断市场、掠夺资源,对传统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带来冲击,农村经济、传统工商市镇处于停滞和衰落,沿海港口城市兴起。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允许外国在华设立工厂、修建铁路,传统城镇的衰落与近代工商业城镇兴起的特征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