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亚科诺夫表面波(Dyakonov surface wave),工学-光学工程-材料与器件-光学表面效应-表面电磁波,苏联学者M.I.季亚科诺夫于1988年理论预测出的一种新型的表面电磁波,沿着由一个各向同性介电材料和一个单轴各向异性介电材料组成的界面传播,可以在传播方向的一个小角度范围内近乎无损的传输。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相同,季亚科诺夫表面波由两个材料间的界面所引导,且电磁场强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其相位速度低于光在组成界面的两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季亚科诺夫表面波与表面等离子体波有许多不同之处。对于表面等离子体波,组成界面的两个材料中,有且只有一个必须是各向同性的金属材料。而对于季亚科诺夫表面波,组成界面的两个材料都必须为非金属材料,且至少有一个为各向异性介电材料,如果两个材料都为各向异性,则它们必须在成分或取向上有所不同。因此,季亚科诺夫表面波的存在源于组成界面的两介电材料的晶体对称性差异。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相比,在一定的光谱范围内,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的虚部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季亚科诺夫表面波的传播长度要比表面等离子体波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