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蛤仔养殖史(history of Ruditapes rearing in China),农学-渔业-〔渔业史〕-中国渔业史-水产养殖史-蛤仔养殖史,中国蛤仔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蛤仔俗称沙蚬子、蚬子、花蛤等,是中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中国养殖蛤仔的主要种类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其中前者在中国南北海区均有分布,资源蕴含量大,栖息密度较高;后者仅在福建及福建以南沿海有分布,台湾沿海也有少量分布,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益均不如菲律宾蛤仔。北宋时期已有关于蛤仔的记述,如晁补之(1053~1110)在《七述》中记载:“白鳗青鲞,黄鼋黑蠏,钜鱼花蛤,车蛾淡菜。”又可见于彭乘的《续墨客挥犀·忌桃雀蛤》:“海傍有蛤,背有花纹者土人谓之花蛤,无文者谓之沙蛤”,说明当时已经能够明确区分蛤仔与沙蛤(蛤蜊)。蛤仔的养殖最早见于明朝,多于中国南方福建地区,清代已初具规模。清代郭柏苍(1815~1890)在《海错百一录》中记载:“蛤出咸淡水,壳白以花纹变化不同,故名花蛤。产连江,蛤沙者壳薄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