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 WSS),农学-渔业-水产养殖-水产养殖病害-[海水养殖病害]-海水养殖病毒病-海水甲壳动物病毒病-对虾白斑综合症,由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对虾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1992年,中国台湾地区养殖的日本囊对虾中首次发现对虾白斑综合征,并于1993年在中国、泰国及日本全面暴发。电镜观察显示对虾病变细胞核中存在大量有囊膜的杆状型病毒,大小为120纳米×300纳米。由于研究者在不同地区、种类的对虾中都发现了类似的病毒病原体,对该病毒的称谓不尽相同,如中国明对虾杆状病毒[注]、皮下及造血坏死杆状病毒[注]、斑节对虾非包涵体杆状病毒[注],日本对虾核型杆状病毒[注]、白斑杆状型病毒[注]和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注]等,后逐渐统一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为双链环状DNA病毒,已有四个病毒株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其基因组大小在300千碱基对左右,包含约180个编码基因,其中编码病毒结构蛋白基因有40个左右,极早期基因有10多个,代谢酶类基因近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