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政区变化(change of Northeast administrative region),历史学-中国历史-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民族,清初以来中国东北地区政区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东北是近代以来对山海关外的俗称。近代以来其政区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特殊化到与关内体制一致化的进程。直至明朝,东北地区还属于中央王朝羁縻卫、所之地。清朝入关后,六部内迁,盛京成为陪都,初置户、礼、兵、刑、工五部,各部侍郎掌一部之政,并置盛京将军和奉天府。五部侍郎与盛京将军、奉天府共同管理东北。将军管辖旗人,府尹管辖民事,旗民分治,将军与府尹无统辖关系。顺治十年(1653)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境约为后来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全境。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黑龙江将军,驻旧瑷珲(今黑龙江黑河市区之南、黑龙江东岸,属俄罗斯),宁古塔将军不再管辖黑龙江地区,形成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共治东北的行政格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根据徐世昌等的奏请,三将军辖区改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省,废除旗民分治。1932年东北沦陷于伪满统治,期间设十余省。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宣布重划东北地区为九省,但未实际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