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粒度(spatial data granularity),工学-测绘学-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地理空间-空间数据粒度,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对象的最小可辨识单元的尺寸大小,反映了人们对空间对象细节抽象的程度。空间数据粒度越细,空间论域几何与属性信息表达越精确;反之,粒度越粗,空间论域几何与属性信息表达越粗糙。粒度原指颗粒的大小。20世纪70年代,美国数学家L.A.查德(Lotfi Asker Zadeh)提出了模糊信息粒度化问题,粒度计算成为信息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地理空间现象认知、表达和计算时,人们也发现分析结果对空间数据粒度具有敏感依赖性。广义的空间数据粒度包括相互关联的空间粒度、时间粒度和语义粒度。空间粒度表达了地理空间对象在空间尺度上的几何详细程度,时间粒度刻画了地理现象过程时间尺度的过程精细程度,语义粒度表达了地理信息语义的内涵抽象程度。一方面,空间粒度、时间粒度不同,会导致语义粒度相应变化。另一方面,研究空间数据语义粒度需要基于论域的空间粒度、时间粒度。空间粒度可分为空间大小粒度、空间特征粒度、空间方向粒度、空间关系粒度、空间距离粒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