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联想型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理学-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学习和记忆的脑机制-非联想型学习,单一刺激重复出现,引起机体行为反应减弱或增强,并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出现兴奋性变化的学习方式。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在有关动物学习的研究中,发现了刺激物所引起的习惯化和敏感化现象。直到1976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E.R.坎德尔在以海生软体动物海兔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中,才开始对单一刺激重复呈现所表现出的行为学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并对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进行记录,最终将由单一刺激重复出现所引起的机体行为学方面的改变确定为一种学习方式,称为非联想型学习。非联想型学习包括两种方式。①习惯化。指当刺激重复出现后,机体逐渐减少或者停止对刺激产生反应。习惯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适应行为,使机体可以调整先天行为以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变化。②敏感化。敏感化与习惯化相反。指存在一个强刺激或者损伤性刺激时,大脑对一个弱刺激的反应也会被强化。这既是神经系统对环境刺激无意识的获得和保存的过程,也是神经系统对同一反复呈现的刺激产生感受性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