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分期(machine translation periods),文学-语言文字-计算语言学及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期。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分为草创期(1954~1970)、复苏期(1970~1976)、坚持期(1976~1989)和繁荣期(1989至今)。关于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远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人们曾经试图设计出一种理想化的语言来代替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自然语言,以便于在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曾提出过不少方案,其中一些方案就已经考虑到了如何用机械手段来分析语言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之初,G.B.阿尔楚尼(G. B. Artsouni,法国)提出了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1933年,发明家P.P.特洛扬斯基(Peter Petrovich Troyanskii,俄罗斯)设计了用机械方法把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机器,并在同年9月5日登记了他的发明。但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技术水平还很低,特洛扬斯基的翻译机没有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