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容灾(geological data disaster recovery),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总论-地质资料,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对人为误操作、软件错误、病毒入侵等“软”性灾害以及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硬”性灾害对地质资料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工作过程。地质资料容灾工作涉及备份介质、更新频率、备份地点选择、恢复机制等内容。容灾的概念起源于信息工程。1983年,美国联邦货币监管中心提出了系统数据灾难备份及恢复的文件。中国的容灾工作出现在21世纪,国务院信息安全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提出做好数据容灾工作,以达到防备地域灾害和战争等重大破坏事件的目的。相关的专业系统做出了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早期的地质资料容灾工作以建设战备库为主要手段,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数据的异地备份成为容灾的主要手段。地质资料容灾内容就是数据备份,将数据拷贝以一定的形式存放到与源数据不受同一灾害影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