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癍生物膜(dental plague),理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类群-微生物生物膜-牙癍生物膜,由口腔内多种菌属微生物细胞与胞外聚合物基质组成,各种微生物存在于宿主和胞外聚合物基质包被的复杂三维立体结构中,彼此黏附或附着、定殖于牙齿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膜。又称牙菌斑生物膜。1674年,A.van列文虎克第一次借助显微镜观察到了人牙菌斑生物膜。1890年出版的《人体口腔微生物》(Microorganisms of the Human Mouth)一书,提出了化学寄生(chemico-parasitic)理论,指出牙菌斑是由微生物构成。20世纪30年代中期,人们对牙菌斑生物膜和龋病的关系做大量研究,为深入了解微生物生物膜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牙癍生物膜是龋病与牙周病的始动因素。牙菌斑生物膜具有高度的结构性和一定的厚度,其形成呈时空动态变化。生物膜形成的过程不是细菌的简单堆积,而是细菌细胞通过多种相互交错的信号传导通路来协调细菌间的生理活动,进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征的结果。生物膜中的细菌排列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密集,形成了丰富的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