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住区(old industrial residential area),工学-人居环境科学. 城乡规划学-城乡空间规划-住房与社区规划-住房规划理论,中国国民经济“一五”计划期间,在工业城市和城市外围工业区附近规划和建设的配套生活住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围绕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国开始实施以重工业建设为主的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大规模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使得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为了解决住房紧缺的问题,缩短职工上下班交通距离并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在太原、兰州、洛阳、西安、包头、沈阳、长春、哈尔滨等许多新兴工业城市和城市外围工业区的附近规划和建设了配套生活住区。这些住区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建成后采用以单位为主体的住房福利分配体制将住宅分配给职工。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成为这一时期城市住宅建设发展的主要途径。由于当时苏联模式对中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产生的影响较为深刻,大部分住区规划和建设时吸纳了苏联专家的建议和经验,具有较为浓郁的苏联风格。住区内部形成多个内向型围合的家属院,并建设了公共服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设施以及公共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