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礼乐馆(National Institute for Ceremony),历史学-中国历史-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文化,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设立的负责礼乐制作与审核工作的机构,1943年4月在重庆成立。隶属于教育部,下设礼制、乐典、总务三组,并有馆长1人,编纂、编审若干,后设立礼制审议委员会、乐典审议委员会及管乐组。根据《国立礼乐馆组织规程》规定,该馆的主要任务是礼制、乐典的厘订及音乐教育的推行,具体有以下几方面:①负责就职、军礼、国际礼、婚丧礼等各类礼制的制定,制作了庆贺、授勋、欢送、祭祀、纪念等12种乐典,还曾编制有《北泉议礼录》与《中华民国通礼草案》。②调查国内学校及民间的音乐活动开展情况,奉教育部委派审查国内歌曲与音乐书籍,编纂搜集各类古代、现代音乐乐曲、教材与专著,并仿制一批古乐器。③了解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情况及动态,曾派员到美国考察音乐。④编订《凯歌选》《本国从军曲》《生活歌曲》等抗战建国的各类歌曲,还在重庆组织多次中西音乐会及大合唱。1944年11月,该馆创办礼乐出版社,负责印刷出版发行礼乐有关的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