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解经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哲学-宗教学-基督教-〔经籍书文〕-隐喻解经法,犹太教、基督教解释《圣经》的方法之一。希腊斯多亚派用这种方法来解释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Hesiod)的作品,认为诗中提及一事的目的在于使人领悟到另一事。公元1世纪前后,这种方法流传于亚历山大里亚地区的犹太人中,因斐洛的提倡而盛行,对原始基督教具有深刻影响。使徒保罗在《路加福音》4:21-31中运用了这种方法,将夏甲之子(以实玛利)解释为在律法之下为奴的犹太主义,而撒拉之子(以撒)则代表从圣灵所生的基督徒之自由。福音书的作者也尝试用隐喻法来表明比喻的意思,如《马可福音》4:12-20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36-43麦子和稗子的比喻、《马太福音》13:49-50撒网的比喻。后来,教父时期的基督教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也继承了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