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相控阵雷达,由计算机控制阵列天线上各个辐射单元的馈电相位,通过改变雷达天线波束形状和指向实现扫描的舰载雷达。又称二维电子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采用无惯性的电子扫描,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和灵活性,为实现雷达的高性能、多功能奠定了基础;能同时发现几百个目标,完成搜索、目标指示、飞机引导、多目标跟踪、导弹制导等多种功能,并向编队其他舰艇发送有关目标的实时数据;具有作用距离远、精度高、数据率高、自适应抗干扰、多目标处理能力等特点。1962年,美国首次将AN/SPS-32和AN/SPS-33相控阵雷达安装在“企业”号航空母舰和“长滩”号巡洋舰上,因功能较少,成本昂贵,结构复杂庞大,没有推广使用。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美国于1983年将新研制的AN/SPY-1相控阵雷达装备在“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上,成为该级舰“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核心,经改进并装备到其他一些大型水面舰艇上。90年代初,美国、俄罗斯一批现代的舰载相控阵雷达相继问世。中国海军在90年代末期也开始装备自行研制的舰载相控阵雷达。舰载相控阵雷达主要由平面阵列天线、波束控制器、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控制设备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