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文学-语言文字-语言教学与学习和语言测试-第二语言习得-﹝二语习得理论假说﹞,有关互动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推断性学说。这一假说由美国学者M.隆格于1981年提出。互动指学习者与其他人之间的二语交际活动,例如,学习者同本族语者之间的二语交谈,与教师或同学之间的二语交谈等。互动假说认为,互动是二语习得不可或缺的条件,能够促进二语习得和二语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形式协商、话语调整、反馈等互动形式,可以使学习者有如下收益:①更好地理解输入。②增强注意。③获得额外的输入。④有更多输出机会。互动假说认可输入假说的合理性,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在二语习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互动假说进一步提出,互动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输入,尤其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那些难以理解的输入。在互动过程中,当交际对象发现学习者不理解其话语时,可通过意义协商和话语调整的方式,比如减慢说话速度、改变用词、简化结构等,增加可理解度,从而提高输入的效果,带来习得的发生。互动还可以使学习者注意到在非互动条件下注意不到的东西,从而对二语习得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