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涅耳带(fresnel zone),理学-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地震法勘探-地震反射法-菲涅尔带,地表点震源发出的球面波到达界面时的波前面,与前面相距1/4波长先期到达的另一波前面在界面上形成的圆以及由此划分的环形带。为了确定观测点的波场,通过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以观测点P、震源O与界面S平面交点为圆心做一系列同心圆,由此划分的一系列环形带称为菲涅耳带。相邻带上的子波数在周相上相差π/2。菲涅尔带示意图根据惠更斯波动理论,当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传播到的各点都是产生子波的波源,子波的包面决定着另一时刻的波阵面。法国物理学家A.J.菲涅耳(Augustin Jean Fresnel)发现这个波阵面上的各点产生的子波同时传播到空间某一给定点时,将会产生相互干涉的振动。1977年,美国学者引入了菲涅耳带概念,认为一个平反射面的反射能量主要是由第一菲涅耳带产生,而其他高阶带的反射能量则相互抵消。随后的研究者,用第一级菲涅耳带的长度来确定地震勘探的横向分辨率。菲涅耳带决定着地震反射波的横向分辨率,在反射地震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常规的菲涅耳带定义多是基于无限长度简谐波条件下推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