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舞蹈(Zhuang danc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壮族舞蹈,中国壮族传统舞蹈。流传于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壮族聚居区。壮族舞蹈历史悠久,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崖壁画中有众多的舞蹈形象,经考据认为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绘。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舂堂舞、宋代的扁担舞、采茶舞、春牛舞等均为壮族先民的舞蹈。迄今尚在流传的传统舞蹈有蚂𧊅舞、扁担舞、跳岭头、师公舞、铜鼓舞等。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壮族同胞表演扁担舞跳岭头是带有祭祀性的活动。当地汉族也举行类似活动,称“跳庙”。流布于广西钦州市灵山等地区。于每年中秋节前后进行,各地日期略有不同。此风习明代《钦州志》已有记载:“八月中秋假名祭报,装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男女聚观,唱歌问答,因而淫乐,遂假夫妇,父母兄弟恬不为怪。”表演时,舞者戴面具,扮演不同神灵,寓意驱邪、驱瘟疫,祈祷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按顺序表演“三师”“四师”“四帅”“五雷”等跳神段落。各段有舞有唱,先舞后唱,最后又以舞蹈结束。文艺工作者以壮族传统舞蹈为素材创作的舞蹈作品有《花山战鼓》《春插》《舂糍粑》,舞剧《红箭》,歌舞史诗《红日照南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