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红釉(cowpea red glaze),艺术学-设计学-陶瓷艺术设计-〔工艺术语〕-〔原料〕-〔釉料〕,中国瓷器釉色名。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与郎窑红釉齐名。是清康熙(1662~1722)年间仿宣德铜红釉而烧制的名贵品种之一。豇豆红釉的色调淡雅,犹如桃花;又酷似豇豆的红色,并带有绿色苔点。后人描述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大红袍”或“正红”,通体一色,明快鲜艳,洁净无瑕;略次者,釉色如豇豆,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即绿苔,今称“美人醉”或“美人霁”;色调再浅些的被称为“娃娃脸(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艳美,也有幽雅娇嫩之态;再次者,色调更浅,或者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均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属最次品。此品种本是烧制过程中的弊病所致,因此,想要人为地烧制成功,并不容易,故在雍正后已不见。至光绪年间,才又有仿制,但相差较远。豇豆红釉器无大件,多见小型的柳叶瓶、菊瓣瓶、莱菔尊、太白尊、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均为官窑产品,底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