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Qiang danc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羌族舞蹈,中国羌族传统舞蹈。流传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羌族聚居区。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举凡节日、迎送宾客、祈福禳灾、祭祀鬼神、婚丧礼仪等都有歌舞。主要分为自娱性歌舞锅庄(萨朗、哟粗布),祭祀性的巫舞,礼仪性的舞蹈巴绒。羌族锅庄与流行在四川、藏北地区的藏族锅庄(果卓)在形式上相似。舞时众人拉手而跳,载歌载舞。通常由慢速、快速两段组成,其节奏皆以歌声协调,无其他伴奏。在羌族锅庄中又分婚娶、节日跳的喜事锅庄和举办丧事时跳的忧事锅庄。羌族的巫舞有布兹拉、跳麻龙、克拉格西等。①布兹拉。即羊皮鼓舞,又称尔波毕毕喜。是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②跳麻龙。羌族巫师祈雨时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带把的龙头舞动,粗麻绳制成的6.7米左右的龙身随之盘旋飞舞,啪啪作响。巫师边跳边念祈雨的咒语。③克拉格西。俗称跳盔甲。过去多在战功卓著的勇士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葬礼上跳,故又称大葬舞。由成年男性参加。贯穿于祭奠、出殡、安葬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