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戏剧(drama of Yuan Dynasty),文学-中国文学-元代文学,中国元代文学体裁名称,包括杂剧和南戏两种文艺形态。杂剧杂剧的母体是北宋杂剧和金院本。近年河南温县、偃师、洛宁、义马等地考古发现的宋墓杂剧雕砖,证实了北宋后期存在杂剧演出活动的推断。山西地区考古发现的元代杂剧壁画、戏台及众多的戏曲文物,使人们逐渐了解了其发展过程。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戏剧学者认定元杂剧中的很多剧本是由金院本改编而成。《蓝采和》主角炫夸“旧幺么院本我须知,论同场本事般般会”,既道出金院本与元杂剧的密切关系,也透露出元杂剧的早期演员多为金院本艺人;陶宗仪称“教坊色长魏、武、刘三人,鼎新编辑。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至今乐人皆宗之”(《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元初,杜善夫的散曲〔般涉调·耍孩儿〕《庄稼不识勾栏》所描绘的演出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勾栏杂剧作场的情况。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有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中州调可能出现于金末,冀州调和小冀州调或可能出现较晚。河南焦作出土的杂剧陶俑元代戏剧最初出现大致是在元初金亡之后(也有的学者认为在金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