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展览(exhibitions with recreated scenes),历史学-博物馆学-博物馆展览-展览分类-〔展示方法〕,通过模仿来展示特定时期的历史(日常生活)的展览形式。新博物馆运动之后,出现了一批新形式的博物馆,包括社区博物馆、整体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和活态历史博物馆等。活态展览作为活态历史博物馆出现后的一种博物馆解释方式,被许多观众接受并认可。实施范围包括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农场、河边、民俗村等。活态展览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期,活态展览开始逐渐在中国的博物馆中得到运用,秉承“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等方针,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形式是由官方指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在展览场地中为观众现场演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等工艺。由于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和传承都是动态过程,与物质文化的“静态”相比,非物质文化就是“活态”存在。它可以和不同的表达形式相融合,比如戏剧、服装展示(各个时代的服装)、手工作品、历史遗迹、角色扮演或是制造特定历史时期的场景等。将静态的背景展板、动态的人和观众三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