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秧歌(guzi Yangg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秧歌,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早期称打鼓子,亦称大鼓子秧歌、跑秧歌、跑十五等,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普遍称为鼓子秧歌。广泛流传于山东西北部以商河(今济南市商河县)为中心的惠民、乐陵、陵城、阳信、济阳、临邑等县市。明嘉靖时修《商河县志》载:“立春前一日……里人行户扮渔、樵、耕、读诸戏……”清乾隆时修《德平县志》(今属德州市临邑县)记载:“元宵张灯火、放花炮、多人围聚、持花灯为秧歌之戏,即古傩遗也。”除文献记载,民间也有各种传说。商河秧歌艺人韩振玉(已故)讲:“北宋年间,商河一带连年水灾,包公从河南到这里来放粮,赈济灾民。同时由他的手下把这种秧歌传授给本地人。从此每年元宵节时,人们便跑起秧歌,以表对包公的感激之情。”惠民县于王庄艺人于成章讲:“北宋年间,河南黄河水患不断,大批灾民顺黄河东下,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当获得第一次丰收时,人们欣喜若狂,便以‘罗圈’(筛面用的圆形木圈)蒙纸为鼓,以‘锅梁’(蒸馒头架篦子用的井字形木架)置柄为伞,跳起了家乡的秧歌,从此这种秧歌便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