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星纹(octagon star decorative pattern),文学-传播学-媒介史-史前媒介-图符媒介,新石器时期中国文明区出现的分布最为广泛的图像符号,起源于巫文化对宇宙观念的符号表达。从距今六七千年开始,八角星纹在中国东海岸文化传统的两个核心区域内盛行,主要见于太湖地区的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消失。八角星纹的遗址分布覆盖了长城以北狩猎采集区,黄河、辽河、海河流域旱地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岭南水田农业区等三大经济文化区,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超越经济文化形态的文化现象。以往不少学者都认为它是太阳纹,安徽含山凌家滩的天文仪具出现八角星纹后,被认为与天文学和天数观念有关。八角星纹也被学者解读为“巫”字,甲骨文、金文中“巫”字的写法正是交叠的十字形,被视为八角星纹的简体。八角星纹具有符号形象统一、沿用时间长久、地域跨度广阔等特点,体现出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东部地区的复杂社会形成了上层交流网。八角星形纹彩陶盆在这种上层交流网络中,各部族普遍以玉器作为部族认同的器物和人神沟通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