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宗族(rural clan),法学-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村,在中国农村由同一祖先繁衍而来,相对聚居于一定地域的血缘团体。宗族作为中国历史上长久发展过的一种社会关系形态,是汉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族的出现与持续存在,从根本上来说,是汉人为满足对自身历史感、归属感需求的体现。在历史上,宗族利用族规、宗约、祖训来有效的控制着个体,起到维持基层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有“皇权不下县,县下有乡绅”的说法,乡绅的活动领域往往是农村宗族,通过乡绅对宗族的统领,国家能够有效地获得税收、人丁等基层资源。与此同时,儒家伦理规训成为维系农村宗族运行的文化主轴,父子相勉、兄弟相规、夫妇相劝,全家全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总使人们各安其位、各行其责。农村宗族往往呈现聚族而居的格局,这是宗族势力形成的环境基础,宗族正是由父系血缘关系的亲族群体聚族而居逐步发展起来的。许多宗族上百年、数百年居于一地。由于聚族而居,人们共处同一块土地,共同分享有限的资源,并以血缘为纽带,族人自然形成利益群体,这种利益关系便是宗族人际关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