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定律(Verner's law),文学-语言文字-历史语言学及语言接触-历史语言学-语言演变,丹麦语言学家K.维纳于1875年针对格里姆定律中出现的例外情况提出的一项音变定律。维纳定律指出,在从原始印欧语演进到原始日耳曼语的过程中,首先发生了格里姆定律指出的p>f、t>θ、k>x音变。之后当一个词根形式内部的清擦音出现在重音所在音节之前时,进一步发生了浊化音变:f>v、θ>ð、x>ɣ。该定律解释了格里姆定律中出现的例外情形,即在一些词汇中,当古希腊语、拉丁语和梵语等古典语言反映出原始印欧语为清塞音的位置上,对应的日耳曼语族语言中则出现浊擦音,而非格里姆定律所预测的清擦音。如“(数字)七”一词的例子:拉丁语:septem;古希腊语:heptá(ἑπτά);梵语:saptán德语:sieben;英语:seven;荷兰语:zeven按照格里姆定律,古典语言中的p应当在日耳曼语中变为f,在以上的例子中,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如英语中的“七”理应是sefen,而实际上,英语的“七”则是seven,这就构成了格里姆定律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