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渠(Zhibo Canal),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古代城市水利〕,创建于战国初期的灌溉和城市供水工程。是中国最早的有坝引水工程,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镇,即今晋祠泉水灌区。又称海清北河。智伯渠渠首位置公元前455年,晋国的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四卿相互争战,智伯联合韩、魏攻赵,赵襄子退守晋阳。智伯挟韩、魏军攻晋阳,在晋水上筑堰,开渠引水灌晋阳城。后智伯联军发生分裂,韩、魏倒戈,联合赵反决堤灌智伯军,智伯战败被杀。战后,人们对智伯水攻时所建大坝进行加固、整理并扩建渠道,形成一个有坝取水的引水工程,灌溉下游田地。原来堰下游的河道成为多余水量的排泄通道。根据《水经注》记载,改建后的工程有南、北两条引水渠道,其北渠即为智伯渠。隋开皇四年(584),这一灌区进行了扩建,开南河、中河。智伯渠是古晋阳城的主要供水来源。唐贞观十三年(639),并州长史李勣筑城于汾水之东,因城中井水苦涩,不可饮用,于是从晋水北引智伯渠开渠,并跨汾水架设渡槽,引水入东城,这条支渠名晋渠。晋渠的路线,由古晋阳城西城墙的水门入西城,出西城跨汾水入东城,余水出东城,又西注入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