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纹计(kymograph),文学-语言文字-语音学-[仪器与分析技术],记录心理和生理现象随时间变化活动的仪器。由生理学家C.路德维希于1840年发明。早期用于检测血压,后也用于记录其他的生理活动,包括记录言语声波、肌肉活动、呼吸等。图1展示的是现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的浪纹计(1920年法国造),图2是一种垂直安装的浪纹计。图1 浪纹计图2 垂直安装的浪纹计制作者/来源:E. Zimmermann,莱比锡,1907年,271号,长宽高:36×19×64cm浪纹计由音笔和滚筒两部分组成。音笔由笔尖、笔杆和音鼓等部件组成。音鼓通过橡胶管和发音口罩连接,音鼓上蒙着一块薄膜,与笔杆粘连。发音人向口罩发音时,震动鼓膜和笔杆,从而带动笔尖摆动。它的摆动次数跟声带的振动次数相同。整个音笔固定在滚动的螺纹杆上。浪纹计的滚筒连接发条箱。发条驱动滚筒转动,通过箱上的转动带,带动上面的螺纹杆,使音笔做水平移动。滚筒下面有一个槽,用于制作烟熏之时放置酒精。发音前,先把一张白纸卷在滚筒上,用胶水粘紧。点燃槽中的酒精并转动滚筒,就可以把滚筒上的白纸熏黑。点燃的蜡烛也可以把纸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