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线(three-phase contact line),工学-工程热物理及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多相流-﹝基本概念与现象﹞-界面现象,两种相互不溶的流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的三相接触线。1805年,T.杨在假设固体表面为各向同性、均质和平坦的情况下,给出了三相接触点处沿水平方向的力平衡条件,即润湿基本方程。从分子层面讲,接触线的行为由在三相接触区域内分子的统计动力学性质决定。考虑相互饱和的液体和气体相互接触,并且和固体表面相交于三相接触线,固体表面有很多可以吸附液体分子的位点,液体不能完全润湿固体表面。固/液界面的吸附和固/气界面的吸附存在区别,在跨越数个吸附位点且特征厚度约为10-9米的三相接触区域,吸附将可能实现在不同情况间的过渡。移动接触线问题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自然界和工业中广泛存在。例如,将一个小液滴释放到固体表面上时,一般液滴将在固体表面进行铺展,即固/液界面逐渐取代固/气界面,且同时扩大了液/气界面。在三相接触线附近区域,液体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动理论将液体毛细运动的过程看作是应力导致分子速率改变的过程,认为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黏着或分离导致了能量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