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隐身(anti-stealth technology),工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天-〔导弹武器突防与防御〕-〔防御作战〕-〔反突防对抗〕,针对隐身目标而采取的有效探测、跟踪、定位与识别技术,即寻找隐身目标可探测特性的薄弱环节,采取使隐身目标的隐身效果降低甚至失效的技术。沿革隐身技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美国、英国都曾尝试降低飞机的雷达回波信号以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制以减小雷达散射截面为主要目标的F-117A隐身飞机,随后一批具有隐身特点的隐身战斗机(F-22、F-35)、隐身轰炸机(B-2)、隐身无人机(X-47、RQ-170)和隐身巡航导弹(AGM-159)等隐身装备先后问世,并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都是出动隐身飞机拉开空袭作战的序幕。隐身装备的使用,缩短了防空系统的作战准备时间。采用隐身措施后的隐身飞机等目标,其后向雷达散射截面(RCS)可减缩20~30dB,被发现距离缩短68%~82%,这将使防御一方的防空武器系统的空域大大缩小,缩短了防空准备时间,受到敌人出其不意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