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派(Post-War School),文学-外国文学-其他文艺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朝鲜战争期间,于战后登场的日本新人作家所形成的文学流派。作品追求包括方法和内容在内的文学革新,同战前作家风格迥异,富于战后的时代特色,故被称为战后派。战后派文学的产生,是以1946年1月由7位评论家平野谦、本多荒五、荒正人、埴谷雄高、山室静、佐佐木基一、小田切秀雄创办的《近代文学》杂志为发端,他们主张确立现代的自我,强调尊重个性自由,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在这些新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下,一批二三十岁的青年作家聚集在他们的周围进行文学创作。战后派文学主导文坛主要在1945~1948年前后,在此期间,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文学主张,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很多相通之处。1949年以后,战后派作家逐渐成熟,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成为战后派文学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他们显露出各自的个性以及各自文学发展的可能性,从关心个性、自我逐渐转向关心社会。战后派分为第一次战后派和第二次战后派。第一次战后派包括战后初期崛起的埴谷雄高、野间宏、椎名麟三、梅崎春生、武田泰淳、中村真一郎等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