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朝派(Beijing-style Peking opera),艺术学-戏曲学-〔中国戏曲史〕-近代戏曲,中国京剧流派。又称京派、北派。19世纪60年代京剧进入上海,后逐渐形成“京剧海派”。与此相对应,人们开始将原有的北京京剧艺术范式及相关艺术家称为“京朝派”。京朝派重视基础功夫的锤炼,唱念做打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程式规范。在唱念上讲究音准、字正、腔圆,抑扬顿挫,韵味醇厚。身段动作力求洗练美观,举手投足都要有规矩尺寸,以中正平和、雍容贵雅为美学追求,而鄙薄烦琐拖沓、矜奇涉怪。这种艺术风格从发生到成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京剧形成之初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时期,表演技巧比较朴实浑厚,还谈不上统一的艺术风格,到清末谭鑫培时代,京朝派风格渐趋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京朝派大家出现,使京剧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京朝派不单是个地方流派,而且还是整个京剧存在的根基。它的发展和成熟使京剧艺术始终保持着稳定状态。但京朝派也有某些流弊,徐凌霄就曾在《戏与技》中挑剔过“京派演薛保、张元秀,有内廷大员的贵格”“扫边龙套(如)槁木死灰”之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