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poems about objects),文学-中国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唐诗-【风格流派】,中国古代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所咏之物主要包括自然风物、植物、动物以及陈设器物等。咏物诗追求对物象作精切、生动的描绘,并以在物象描绘中寄托怀抱为艺术上的高格。在体裁上,以篇幅短小的律诗、绝句为主,偶见长篇的古体与歌行。在表现手法上,追求形神兼备,多运用比兴,尤其多见巧妙的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也颇为常见。中晚唐以后还大量出现自觉的“避题字”做法,即诗中各句要避免出现与题目所指之物相同的字;宋以后或称白战体,尤其流行。托物咏怀的情感内涵十分丰富,或抒发感慨,或寄托哲理妙趣。咏物诗起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屈原的《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两汉至魏晋时期,咏物诗逐渐发展。此后,“六朝备其制,唐人擅其美,两宋、元、明沿其传”(清俞琰《咏物诗选·自序》)。南朝咏物诗创作繁荣,所咏之物丰富多样,刻画细腻,描写穷形尽相,但一些作品也存在片面追求形似,缺少寄托的不足。唐朝咏物诗的创作十分兴盛,不仅表现艺术,而且更趋丰富多样,托物咏怀也成为普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