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说(taste theory),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理论批评观念】,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观念和术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一种关于诗歌的批评原则、审美标准和创作方法。陆机《文赋》中说:“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也言:“张衡《怨篇》,诗典可味。”他们都用“味”作为诗歌艺术效果的一种品评标准。滋味说的集大成者是钟嵘。钟嵘在《诗品序》中对滋味说有专门的文字论述:“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与四言诗相比,五言诗增大了诗歌表现的容量,更适合表达较复杂的情感和事物。南北朝时,五言诗蓬勃兴起,逐渐取代四言诗的地位。在当时的诗坛,存在着堆砌典故、集事比类、玄风炽烈、过分追求声律等不良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