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渠法(well canal method),理学-科学技术史-农学史-〔古代农业技术史〕-〔农田水利史〕-中国灌溉技术史,竖井和暗渠相结合的输水方法。井渠法是人们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结果。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汉武帝时,征发数万人开凿水渠,经过商颜山时,经常出现渠岸倒塌的情况。为此工人们在地下开挖了一条隧洞,并在隧洞上加开若干竖井,作为隧洞的出土口和通风口。竖井深浅不等,随隧洞距地面的深度而定,最深处达四十余丈。最终修建成了一条全长十余里,从地下穿过商颜山的井渠。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挖掘到龙骨(远古动物骨骼化石),所以这条渠又被称为“龙首渠”。龙首渠的开挖,使大量的盐碱地得到灌溉,变成了“亩产十石”的良田。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提道:“井渠之生至此始。”龙首渠创造的“井渠法”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缩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从汉代“井渠法”开始实行以后,这一先进的技术一直延续至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疆坎儿井和20世纪30年代李仪祉在关中东部修建的洛惠渠工程等都采用了井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