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角拱,理学-科学技术史-建筑、土木工程史-〔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结构体系〕-拱券结构,一种结构形式,用于解决下部方形平面与上部覆盖的圆形穹顶的连接问题。又称内角拱。做法是首先通过在方形平面上横放喇叭形拱,在四角把方形变成八边形或弧形,再在上面连接穹顶。拜占廷建筑在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大体量建筑建造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别具特色的穹顶技术,即在立方体空间上覆盖穹隆,巧妙地运用了抹角拱或帆拱作为过渡。其中抹角拱是早期小亚细亚一带常用的穹顶技术。“Squinch”本身是波斯语词源的词汇,波斯的萨珊王朝时期在古代两河流域拱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穹顶,当时遍布各地的火神庙即是在一个方形的空间上覆盖穹顶以体现“集中”的效果。采用横放的喇叭形拱在四角把方形变成八边形,或者用石板层层抹角成十六边或三十二边形,进而使基座接近圆形,在其上面砌筑圆穹顶。这种方式在东欧和伊斯兰教建筑中曾比较流行,但因需要厚重而连续的墙体,在受力上对穹顶的跨度有所限制,并造成内部空间不够单纯和统一,因此到了东罗马拜占廷时期逐渐被帆拱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