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学(Ming Li Xue; the Chinese theory of names and reasoning),哲学-哲学-逻辑学-中国逻辑史,研究名实关系的学问。又称刑名之学。名理学是在汉魏之际兴起发展的通过辩名析理和考核名实来研究人物考察的一种方法。名理学发端于东汉末年的王符。王符针对当时“群僚举士”往往“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的现象,提出“选贤贡士,必考核其清素,据实而言”“各以所宜,量材授任”(《潜夫论・实贡》)。曹操推行“唯才是举”政策,直接推动了名理学的发展。名理学在汉末魏初成为官方哲学,其主要核心也由对具体人物的品评发展成为对抽象人才标准和才性关系的探讨。后期由于理论本身以及现实政治的发展,名理学遂由刑名归本于道家,并最终形成玄学。在名理学发展过程中,名理家主要根据名辩方法来审度名实关系,并将其作为推行正名和循名核实的依据,也就是尝试在理论原则的层面上确定选举、人以及职位匹配的标准。魏晋名理学家采用名辩之术,在论著中讲究逻辑,注重论难,而且还将其推广到政治理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