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甲(Lijia),历史学-中国历史-明史-社会经济,中国明代社会基层组织。城市中的里又称坊,近城者称厢。每里人户为110户。洪武三年(1370)始在江南个别地区实行。十四年经户部尚书范敏倡议,推行于全国城乡。一里之中多推丁粮较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甲设甲首。里长对上级官府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本里人户丁产的消长变化,监督人户生产事宜,调理里内民刑纠纷,并以丁粮和财产多寡为序,按赋役黄册排年应役。初期里甲不可挪移。正统六年(1441)规定:排年里长“设有消乏,许于一百十户推丁多粮多者补充”;如里内有死亡绝户,本里又无带管分析人户补充,可从邻里多余人户中拨补。如邻里亦无多余人户,准许同人户至少的里合并。以里甲为单位编派的徭役称里役或甲役,有正役和杂泛差役两种。里甲正役是里甲人户应当的重要差役。里长和甲首为十年轮役制。每年由里长一名偕同甲首督率一甲十户应役,称见年或当年。其余九里长及九甲人户在此后九年内轮流应役,称排年。里甲正役主要项目是:①征收税粮。若里甲有逃亡人户,税粮由里甲赔纳。②办运上贡物料。如遇派纳的物料非本地所产,里甲人户必须出银购买供办。③支应官府的杂项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