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mistakes about reason),哲学-哲学-逻辑学-印度逻辑史,因的过失。古印度过论(谬误论)的一种,概指比量(论式)中涉及因支(表述理由或根据的命题)的种种错谬。广义上包括了古印度各宗派的相关言说,狭义上则专指佛教因明的相关理论。古印度的论辩,对立量(即建立论式)有着严格的要求。论式中,因是使宗成立的关键,所以以正因(正确的因)构建比量,避免出现因的过失,这是立量的最基本要求。古印度的各宗派(如正理派、耆那教、胜宗、佛教等)对因过各有所见,其中以正理派以及佛教的理论更为突出。中世纪的佛家,尤其是陈那对因过的研究更系统,所形成的理论影响更大。之后的商羯罗主、法称等只是做了局部微调。因此,关于佛家因明中的因过,至今仍以陈那的观点为主。其要点有二:①正因指的是满足因三相的因,而似因(有过错的因)则相反。②违反因三相所导致的因过,共计十四种,即“十四因过”。似因与因过只是表述不一,二者的种类及判定标准都相同。明似因亦明因过,反之亦然。因过共计3类:不成、不定、相违。所谓不成,指因不能周遍宗有法(即不满足因三相的第一相),而与宗有法既无关联,自然不能使宗成立而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