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马(seedling horse stool),历史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科学技术,中国宋代新出现的农具之一。由于苏轼的发现和大力推广而为人熟知。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曾前往武昌游历,见到当地的新式农具“秧马”,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绍圣元年(1094),苏轼又因党争再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途经吉州太和县,遇以宣德郎致仕的曾安止,惜其所示《禾谱》“不谱农器”,将其在武昌所见作《秧马歌》一首,附于《禾谱》之末以补记之,意欲介绍和推广这一新式农具。后苏轼到惠州,继续大力推广秧马,并渐渐推广到江东路、两浙路的部分府州县。到南宋末叶,整个南方的水稻生产区域都已普及,包括淮东、淮西、浙东、浙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和四川等路,甚至到达黄河以北的地区。自南宋至元明,以浙西、江东为主的江南地区,成为秧马使用频繁之地。秧马示意图关于秧马的形制和用途,学界始终存在争议。根据苏轼等人的相关描述,秧马下腹部常用榆树、枣木等材料以便于滑行,上背部多取楸树、梧桐等木质以减少重量。其前后翘耸,腹似小舟,背如覆瓦,方便劳作者骑坐行进,可省其弯腰使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