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生(growth in wet),理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学史-中国生物学史-〔中国生物学史综合条目〕,动植物在潮湿或水环境中繁殖或生长的方式。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诗经·郑风》中已经记述山上有高大的松树,沼泽低湿地生长着荷花。说明人们已经注意到荷花是一种湿生植物。宋代《本心斋疏食谱》的编者认为蘑菇这类真菌也生长于潮湿环境。一些学者还注意到,潮湿环境下生长的木材,含水分太多,材质不好。《毛诗名物解》有这方面的记载。明代学者叶子奇在《草木子·观物篇》提出荷芡是“湿生”的植物,芝菌则是“化生”(从无到有,变化而生)的植物。中国古人还注意动物生存也有不同的环境需求。汉代学者王充(公元27~97)的《论衡·商虫篇》记载,气候温暖潮湿,虫子容易生长。唐代学者东方虬注意到蚯蚓生长,离不开在潮湿的环境,他的《蚯蚓赋》写道:“有微虫之禀质,应甲子而湿生。”同一时期,医学家王冰在诠释《黄帝内经·素问》的时候,认为动物因湿气变化而生成的动物,就是湿生动物。宋代《埤雅·释虫》更具体的举例:“蛜蝛,……因湿化生,今谓之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