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病(disease escape),农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植物抗病性-避病,植物在最易感病阶段因接触病原物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现象。19世纪时,欧美曾种植早熟马铃薯品种以避过晚疫病菌侵染。中国北方冬小麦栽培区很多作物品种具有早熟避锈病特性,有效地减轻了条锈病和秆锈病的危害。长江流域的早熟大(元)麦有避赤霉病的性能。植物的避病性受植物本身、病原物和环境诸多因素以及其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分为时间避病、空间避病两种。时间避病,即寄主植物的感病期与病原物侵染期在时间上不相遇或接触较少而避除病害。植物的感病阶段与病原物有效接种体大量散布时期不相遇是最常见的时间避病现象。麦类锈病越冬菌量低,春季流行阶段存在明显的菌量积累过程,只有当菌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造成严重发病,因而早熟品种有避病作用。在春季以外来菌源为主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早熟品种也有避病作用,外来菌源到达较晚的年份,早熟避病作用更为明显。有些病害虽然有足够多的病原物接种体,但植物很快度过易感阶段,能有效地减少与病原物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