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关于区分科学与形而上学(哲学)、伪科学、其他非科学的标准的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最早提出。逻辑实证主义把可证实性作为鉴别某一陈述是科学的还是“形而上学”的标准。认为可证实性之所以成为划界标准首先是由于它是一个意义标准,亦即某一陈述可以在经验中得到证实,就是有意义的,因而就是科学的;不能在经验中得到证实,就是无意义的,因而也就是不科学的。20世纪30年代,波普称划界问题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但他与逻辑实证主义针锋相对,提出可证伪性作为划界问题的标准。认为可证伪性就是可反驳性。“凡天鹅皆白”是可证伪的,因为在澳洲发现了黑天鹅。强调指出可证伪性是划界标准,而不是意义标准。经验科学是可证伪的,不可证伪的是非科学。之后,拉卡托斯提出以研究纲领是进步的还是退化的作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认为在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导致发现新奇事实,具有预见性,而在退化的研究纲领中,理论的编造仅是为了适应已知的事实。库恩也提出了另一个划界标准。认为前科学与科学不同之处就在于后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接受一套范式来从事解难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