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学运动。“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何为首,活动在弘治、正德年间。“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王为首。活动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前后七子”不满于台阁体,也不满于当时流行的八股文、“理气诗”,企图以“复古”振衰救弊,改变当时的文风。他们共同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从模拟入手。“前七子”的“复古”旗帜一树,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后七子”又继续沿着“前七子”的路线前进,把这一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但是,他们倡导的“复古”仅仅是从格调、法度等形式方面学古,实质上是以拟古为复古,谈不上什么革新创造,因而“前后七子”这一持续百年的文学运动只能称之为“拟古运动”。他们的大部分诗文创作就是“拟古”的产物。“后七子”中的李攀龙在拟古方面走得更远,“其为诗务以声调性,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明史李攀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