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货币是名义货币数量的增减导致价格水平或名义收入同比例升降,而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瑞典学派的创始人魏克赛尔最早提出了中性货币的概念。他是指在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一致,从而实现货币均衡的条件下,对社会经济运行只起交易媒介作用,而不发生任何积极作用的货币。哈耶克认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与否,同经济是否均衡,货币量是否中性无直接的关系。只要货币数量不变,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一致,而商品的相对价格又不变,经济就会保持均衡,货币则保持中性。哈耶克主张保持中性货币,反对弹性货币制度和货币国家化,要做到这点,首要的条件是使货币总量固定不变。此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所有价格都能按照商品供求状况上下波动。二是用货币签订的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变动的准确预期基础上。新古典学派虽然强调中性货币的意义,但也承认货币是在这三个假设条件下才具有中性。第一,物价和货币工资率具有完全的弹性。第二,不存在货币幻觉。第三,不存在 “分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