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日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青海省同德县宗日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带,即兴海、同德、共和、贵南、贵德等县高原盆地的河谷地带,也有可能到了黄河上游的其他区域。宗日遗址发掘出土了一批造型粗糙和彩绘风格粗率的彩陶,在夹粗砂乳白色陶胎上施紫红色彩绘,图案较简单,以细折线构图,以三角体变化而成的细长线条的组合或细长三角体衍生出来的像生图形的组合。这些图案化的表现,形成了一套风格鲜明,自成一体,与其他各种彩陶类型都完全不同的独特文化面貌。这些宗日文化彩陶,与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的彩陶和可能属于齐家文化的遗存共存同出,反映了宗日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宗日遗址发掘的许多墓葬都是与马家窑文化彩陶共存,而与可能属于齐家文化遗存的共存相对较少。根据出土器物组合变化可分为四期。据碳十四测定,文化年代为距今5 700~4 300年。到了宗日文化晚期,又接受了齐家文化的新变化,新出现了玉器。总体看,宗日文化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定居生活。参见“宗日遗址”(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