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于显(489-537),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景阳,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齐太祖孙,豫章文献王嶷第八子,子恪第八弟。齐太祖孙,豫章文献王嶷第八子,子恪第八弟。自幼聪慧,深得其父宠爱,七岁封宁都县侯。永元末,以王子例拜给事中。梁受禅,例降爵为子,历安西外兵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累迁太子中舍人、建康令、邵陵王友、丹阳尹丞、中书郎,守宗正卿。出为临川内史,还除黄门郎。中大通中,迁长史兼侍中,以本官领国子博士,迁国子祭酒,加侍中、吏部尚书。大同中,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卒。追赠侍中、中书令,谥“骄”。子显性情闲雅,博学,工属文,爱山水,喜饮酒。武帝雅爱其才,又赏识其言谈举止,称其“神韵峻举,宗中佳器”,每行御筵必令陪侍。为人恃才傲物,但又善于迎合。武帝自负博学,他就奏请为其编纂文集,又撰写了歌功颂德的《普通北伐记》五卷,并亲自于国学讲述武帝《五经义》。他曾自比宋玉、贾谊,但从现存诗歌来看,其作品不脱轻艳的齐梁风格,并无甚出色之处。他还写过一篇《鸿序赋》,自诩为“体兼众制,文备多方”,沈约也加以揄扬,今已不传。子显兼工史学,二十四史中的《南齐书》五十五卷即为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