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提论是中国南宋时期货币思想家们对纸币发行和管理之原则的理论。主张用金属货币或实物收兑流通中多余的纸币,以提高纸币的信用,稳定币值。在南宋,纸币 (会子等) 发行流通量扩大,并日益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人们因此对纸币问题更加关注,认识更加深刻。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 (公元1223年) 陈耆卿曾说: “夫有钱而后有楮 (纸币),其楮益多,则其壅滞益甚,甚则称提之说兴焉” ( 《续文献通考》)。这说明南宋的称提论产生于纸币流通阻滞贬值的历史背景。纸币膨胀贬值失信于民在南宋叫 “折阅”,而规定纸币发行总额,纸币的现金准备,用现金收兑跌价纸币,出售专卖凭证回笼纸币,纸币分界发行以新换旧,纸币流通兑换须与票面额相符,用纸币纳税等与纸币发行管理有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形式,均可叫做“称提”。如宋高宗所推崇的沈该的称提论,其主要内容便是 “官中常有钱百万缗,如交子价减,即官用钱自买,方得无弊”(《宋史·食货志》)。南宋时,人们对纸币发行管理原则认识的出发点,一般都是纸币“少则重,多则轻”这一中国古代传统的货币数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