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蕴华(1904—1999),女,大关镇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当代画家,代表作品:《潘蕴华剩墨》。潘蕴华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潘剑甫曾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大关创办私立崇治高等小学堂,学识渊博,思想开明。潘蕴华幼承庭训,孩提时代即濡染翰墨,与诗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民国15年(1926),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五年制本科)国画系,与当代名画家黄镇、张玉良、童雪鸿、余守谟等先后同学,其间从师花鸟画大家马孟容、山水画家郑午昌,研习中国书画艺术、中外美术史、中国古典文学等,并得到校长刘海粟的言传亲授,由此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老师郑午昌曾在她的山水画上题道:“墨气烘云易,脉络分清难。仿高房山笔意,蕴华写此颇有深意。”民国20年,潘蕴华从上海美专毕业,受聘于安庆培德女中,后与同乡张荫中结为伴侣,遂不复任教,专心作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夫辗转任教于安徽、湖南等省,饱受流离之苦。民国29年,张荫中因省立二临中校长程勉坚请,婉拒安徽学院教授之聘,留乡任教,终因课程繁重积劳成疾,于民国23年不幸病逝。